
-
莆田重大刑案:基层矛盾治理道阻且长
10月10日,福建莆田秀屿区平海镇发生一起重大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欧某中出逃。10月18日,经警方通报,欧某中于平海镇上林村附近一山洞自杀。警方通报显示,欧某中与包括受害人在内的三户邻居因土地、建房问题已经存在二十余年的矛盾纠纷。农村土地、建房中的产权权属不明,“四邻协议”效力不清等问题已然造成一系列基层治理矛盾,农村现代化转型阵痛突显。
这是一起民间纠纷恶化遇上基层干部治理不力而爆发的社会悲剧,也是一场从开始就不对等的失败共治。从土地与建房的纷争,到最后诉诸血腥的暴力,刀落之后,没有赢家。道德堡垒需要制度的保护,在整顿干部作风、疏通求助渠道的同时,富有人情的民间调节与个人需要坚守的道德法律底线同样不可或缺。
追溯案件缘由,干部的作风问题始终是本案的讨论热点。欧某中在微博上求助的帖文现今仍可查询,而当地政府官员是否注意到网站上的讯息,却仍然存疑——欧某中直接向官员反映的问题,被懒政怠政的干部以推卸责任的方式完全忽略。求助之路无处可寻,被害人一家又始终不愿签订建房协议。行政权力纵容村内霸凌,规则和势力都站在欺压者一方,让处于底层的欧某中不堪重负。至此,干部脱离群众,村民漠视法规,基层权力纵容恃强凌弱者,以此压迫更底层者,暴力的反抗一触即发。
然而,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当下,村民对宅基地的申请与使用属于合理权利。土地,是农民基本的生产资料;住房,则是个体基本的生存需求。面对几乎不能保障生存的破旧工棚,欧某中对于土地与建房的请求合乎情理。但在他写满求助电话的烟盒背后,却是无数石沉大海的讯息。
当村民对土地的需求演化成激烈的矛盾冲突时,适当的调节机制必须及时介入。立足宅基地纠纷的民间调节机制未能及时建立,宗族乡里调和又破碎失灵,欧某中诉求的无人回应与制度保护的缺失带来深切的无助感。“内外交困”的情况持续数十年之久,他与被害人的纠纷如气球般不断膨胀,只需稍加施压,便会彻底爆发。
欧某中走投无路,实际上是社会帮扶机制的一次停摆。一个健康的社会应当疏通救助与申诉的渠道,让援助能够真正落地。“拉古迪亚拷问”中提到:“一个人为钱犯罪,这个人有罪;一个人为面包犯罪,这个社会有罪。”个体的悲剧需要引起社会大众的警觉。莆田重大刑案的悲剧,起于法律规则与社会力量的灰色地带中,土地纷争的无法化解,终于欧某中因无人援助而走向穷途末路,而这需要建立合理的社会帮扶机制,让民众的诉求得到合理的关怀和足够的重视。
值得警惕的是,纵然重整干部作风、协调帮扶机制确是当下迫切所需,但这并不意味着欧某中本人无罪。文明社会无需武侠小说里的快意恩仇,法律底线必须坚守,基层矛盾治理也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文/陈溶 -
“微”观世界
@人民日报评论【我们对猫咪的爱为何无法自拔?】外表乖巧呆萌、步伐“高冷”优雅……提起猫,不少人天然就有一种亲近感。作为养猫群体的生力军,都市青年的工作节奏快、肩上的职场和生存压力不小,猫成为了一种自我情感的投射。在排解漂泊压力、投射精神寄托之外,养猫、撸猫、聊猫,也是一种展现自我、升温情感、润滑社交的方式。@光明网【看待年轻人消费不必“居高临下”】如何看待年轻人的消费行为,其实也是如何看待经济趋势,甚至如何看待历史走向。担忧往往来自于陌生,过往几十年的社会经验,有时很难诠释当代年轻人的消费图景,但这在后发国家是很正常的情况。“时空压缩”的发展速率,一定会不停地制造各种新奇、光怪的现象。对于新现象,不妨以动态、开放的心态去看待。这也并非一味地在讨好年轻人,社会发展最起码的标志之一,就是人们经济选择的自由,让经济行为脱离过度的道德色彩。从这个角度说,尊重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就是尊重市场经济的基本逻辑。@中国青年报【“社交利器”表情包是门好生意吗】90后青年钟超能凭借“乖巧宝宝”表情包收到超过50万元赞赏收入的新闻,曾为表情包行业注入一剂“强心针”。但是对于大部分创作者来说,全职创作、靠表情包收入生活,还只是“看上去很美”。业内人士曹洁用“眼熟”来形容表情包的推广效果,如果一套表情包能让一万个人先对这个形象“眼熟”,那接下来的IP孵化就好开展了。从这个意义上说,表情包更像是IP孵化的“前站”。
-
小红书虚假种草:商业困境何以脱离
“不能说是一模一样,简直就是毫无关系。”近日,部分网友爆出自己被小红书“照骗”种草的经历:高级感满满的海滨蓝房子实际破烂不堪,挑动“少女心”的粉红沙滩也只是褐红色的砾石滩……照片和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引发大量用户的共鸣,话题#小红书的网图滤镜有多强#迅速冲上微博热搜,引发大量讨论。
当前舆论的争端仍主要聚焦在滤镜之下的景点上。不同的时间、天气、拍摄技巧都可能造成照片呈现效果的差异,为了分享生活而发布的美化后的照片也无伤大雅。但再次冲上热搜的#种草笔记代发#话题,却展示了虚假笔记事件的复杂性——笔记代写、数据造假、热搜营销……一条完整的黑色产业链渐成气候,一条龙流程周全成熟,对用户心理的拿捏可谓精准到位。与大数据杀熟等不正当的营销手段一样,虚假迟早暴露,欺骗不会长久。曾经以“真实分享”为王牌而成长迅猛的小红书,现已成为吐槽与被吐槽的焦点,失去部分用户信任,根基摇摇欲坠。
最初以“社区+电商”模式崭露头角的小红书,何以至此?发展初期,小红书初始团队为提升用户体验,在电商、广告中选择了前者作为主要盈利模式,这也是其最初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但随着后续发展,商业化道路越走越宽,而电商生态却由于市场饱和、机制落后等一系列原因,发展不达预期,业务逐渐萎靡。广告业务因此后来居上,营收赶超电商而占据大头,发展重点和资源由此转移。
随后,虚假笔记之风不断加剧,曾以“真实分享”为王牌的小红书,再也无法拒绝各式各样真假难辨的广告。泛滥种草软文的背后,小红书商业模式始终未能进一步突破瓶颈,关系着公司营收的广告业务与用户需求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激化。此次滤镜事件和代写造假风波,就是对小红书发展模式的鲜明警告,也真切地展现了小红书在寻找变现模式中的摇摆。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事实证明,过度倚赖广告业务收入、牺牲用户体验,并非一个成熟的互联网公司的长久之选。小红书最初因注重用户体验而崛起,现却因虚假广告笔记而受到讨伐,因得人心而兴,因失人心而落。被称为翻版INS的小红书,在中国互联网社区产品中有着独一无二的个性,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但在社区变现这方面,却迟迟没有找到合适的途径。
在此之前,许多国内外的社交媒体平台就已经对多元化的收入模式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并形成了成熟的经验。诚然,广告收租的商业模式被沿用了几百年,已经成为一种模式惯性,但惯性不该成为顽疾。小红书放纵虚假广告在用户社区内野蛮生长,便在很大程度上说明其对自身发展的短视。况且,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当下,对竞争激烈的互联网公司来说,固守“传统”不求创新,实在不是明智的选择。
小红书若想从用户体验和广告业务的冲突中寻求立足点,还需扎根用户需求,完善用户体验,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当然,探索不应仅止步于回应风波时提出的“踩坑榜”等措施,而是需要更加深入和彻底的创新。无论何时,用户的体验与喜爱都是大厦之基,不能牺牲,不可动摇。商业模式更亟需不断创新来寻求平衡与发展。文/李金婷 -
图说天下
从11月1日起,北京市开始禁止未经登记、悬挂临时号牌、未悬挂号牌、拼装改装加装等违规电动自行车上路行驶。北京市公安交管部门将严格落实《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对违反规定上道路行驶的电动自行车和驾驶员进行口头警告、罚款、扣留电动自行车等方式的处罚,规范非机动车通行秩序。图/新华社
文/人民网 -
英特尔不再“挤牙膏”:多厂竞争造福用户
北京时间2021年10月28日零点,英特尔正式发布AlderLake12代酷睿处理器。12代酷睿是第一款采用Intel7制程工艺的桌面处理器,也是第一款采用混合架构设计的x86桌面处理器。随着新CPU一起亮相的还有Z690代主板与DDR5内存。此番英特尔推出12代新品,目标直指AMD(美国超威半导体公司)计划在明年上半年推出的锐龙4代处理器。在近几代产品被友商超越之后,英特尔痛定思痛,重整旗鼓。新推出的芯片及配套组引入新技术,利于未来行业开拓、发展。在CPU领域,英特尔与AMD以及新入场的苹果不相上下,三方合理竞争,共同进步,用户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7代酷睿以后,英特尔在处理器市场取得了不可撼动的霸主地位。依仗着难以超越的技术优势,英特尔自8代酷睿起便在14nm的工艺打磨之路上越走越远。保守的商业决策显得英特尔“不思进取”,它也因此得名“牙膏厂”——每次发布的新一代处理器性能提升,都犹如挤剩的牙膏般不尽人意。
而当英特尔坐享其成、颓势愈显之时,AMD早已完成锐龙、霄龙架构的研发。在最新的锐龙5000系列中,友商AMD大胆启用ZeN3架构,并采用了7nm制程,英特尔保有多年的“世界上最强大的游戏处理器”称号顷刻间易主。而此次英特尔推出12代酷睿,较前代IPC性能提升达19%,足以促使英特尔重新开始积极争夺市场,也重新激活沉寂已久的CPU市场活力。
这次英特尔推出的12代酷睿i9包含共十六个核心、八个性能核和八个能效核,同时支持DDR5内存。可以说这是消费级个人电脑领域对于DDR5内存和PCIe5.0总线的首次完整引入。更低的时延、更大的缓存容量和更低的能耗,为视频创作、游戏、数据中心以及边缘计算等行业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市场前景也由此更加广阔。
纵观近几年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历史,在CPU领域,先有英特尔与AMD两家争霸,后有苹果进军移动端处理器,推出ARM架构的M1芯片。在这样简单却竞争激烈的市场格局里,放弃产品革新相当于等待慢性死亡。在10月27日AMD发布的Q3季度财报中,公司第三季度营收达43.13亿美元,同比增长54%,环比增长12%。即便在实现业务全年大幅增长的情况下,AMD盘后股价仍小幅下跌,足以证明在半导体行业,只有创新才能赋能未来。
在激烈的生产商竞争之下,受益的必将是消费者。若不考虑比特币“挖矿”的影响,AMD与英特尔两家厂商填补了从万元级至一千元级几乎所有的处理器芯片价位,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选择;同时,两家为争夺市场也分别开启竞价策略。我们也同样期待着国产电子企业进军高端半导体产业,为行业带来更丰富的生态、更新颖的技术变革。
文/陈一凡 -
《野地灵光》:身处旷野,也有灵光为你而来
近日,作家李兰妮所著《野地灵光》一书的研讨会在京举行。这本书以亲历者的笔触描绘了精神疾病患者日常的生活状态,使精神疾病患者这一群体又一次进入大众视野。
中国精神卫生调查显示,我国精神障碍患病率达9.32%;而截至2020年9月底,全国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达620万人。对于那些与病魔周旋已久的人们,已有太多的挣扎、恐惧与外界的误解。这是一片鲜有人驻足的野地,也是一场孤独而疯狂的旅程。
《野地灵光》的叙述在一南一北两个精神病院铺陈开来。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有沉默寡言的四岁自闭症男童,有戴着变形金刚面罩一样的治疗机器的小女孩,有年近半百育有三子、却喜欢看爱情肥皂剧的大姐,也有因亲人离世产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莫有爱”女孩……作者用录像回放般的笔触,倾诉着他们的情感、他们的梦想、他们的无奈。
正因理解,所以深刻。这些景象或是作者亲身体验,或是亲眼所见,印证着她“我进入幽暗深谷,用属灵的心寻找光明”的初心。我们终会发现,他们与我们一样,都在各自的命运之中,用自己的方式勇敢地活着。
事实上,对于大多数精神疾病患者而言,确诊、治疗与康复的过程中都存在着相当多的困难,大众的常识性误解、治疗资源与手段的尚不完善、精神疾病复发率高,成为了阻碍精神疾病治疗的三座大山。
许多人轻率地将精神疾病理解为“没想通”,一些社会组织也以帮助患者的名义,将“面对疾病应有永不退缩的态度”“放弃斗争就意味着摒弃自己的意志力”等观点灌输给患者。但问题的症结在于,在疾病的重压之下,旁人看似轻松的所谓“意志力”,对患者而言是一种万分痛苦的折磨。比起意志博弈这类“正确而无用”的建议,精神疾病患者更需要的是专业的医疗诊断和身边人的善意与接纳。而当下心理咨询等介入疗法价格高昂,西药类精神治疗药物也要价不菲,加之疾病复发率高,“住院—回家—复发住院”的循环是患者生活的常态——这些隐痛,都在向他们施加不可承受之重。
同时,大众对“精神疾病”的污名化以及部分媒体对少数患者的消极性报道,使患者产生强烈的病耻感,难以正视疾病。随处可见的道德凝视不利于病情好转,也使痊愈后的他们更难回归普通人的生活。“精神病”“神经病”成了辱骂他人的贬义词,精神疾病患者被视为一种可怕、异己的存在;新闻里偶尔出现的患者暴力伤人事件更固化着大众的负面认知。而事实上,大多数精神疾病患者的常见状态是畏缩、自我封闭与自我伤害,伤害他人的极端案例只占很小的一部分,“他们就像一块幕布,在这里被人印上各种五花八门的观念,而身体背后作为人的部分,以及作为人创作的作品和工作质量,被遮盖了。”
这些经过渲染的叙事、浅薄虚妄的刻板印象,粗暴地将他们置于被大众审判的位置。“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优越与偏见,粗暴而不为人所知地阻碍了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也让“我们”与“他们”在心灵上的共情和理解不再可能。
在精神疾病污名化现象如此严重的今天,我们需要的不是那些浅薄的怜悯和自诩高尚的同情,而是破除因无知与傲慢产生的偏见,以共情和关怀消融隔阂。“我们”与“他们”,都不过是用尽全力与命运斗争的平凡人。诗歌、风景、浪漫、爱情,那些美好的、那些让生活有意义的事物,对我们和他们都同样重要。精神疾病患者不需要旁人居高临下的指导与建议,他们需要的是包容,是发自内心的理解与尊重。
“身在旷野的人啊,面对黑暗孤独,你一定会害怕,会绝望。但是,你一定要相信,野地里,一定会有一束灵光为你而来,陪你走出无人旷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