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思政教育铸魂育人,全会学习有序开展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回顾百年奋斗历程,总结重大历史经验,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而如何推动党的创新理论第一时间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高校思政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校近期围绕十九届六中全会开展了一系列学习活动,为未来思政教育的开展也指明了方向。
11月13日,中国人民大学团学战线举行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首场培训会。党的十九大代表、列席参加十九届六中全会的共青团江苏省委副书记(兼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徐川就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以“聚焦铸魂育人,彰显思想伟力”为题,同与会人员深入交流新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以及思政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讲话中,徐川阐述了办好思政教育的意义,并提出了“四个重要”——“教育很重要”“青少年很重要”“思政课很重要”以及“我们党很重要”。
当谈到“思政课很重要”时,徐川说道:“总书记有个金句,叫‘理直气壮地开好思政课’。为什么说是理直气壮?很明显,因为我们存在一些理不直,气不壮的现象。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搞思政教育,而且不但要做,还要做好。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因此,大学思政教育至关重要,其中的关键是建立合格的思政教师团队。
这次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工作部署就体现了我校对思政教育的更大重视。我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于11月12日召开专题学习会,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校长刘伟,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吴付来等多位学校领导与会。会议中各位领导对十九届六中全会的内容、主题和意义做了深刻阐述,并发表了自己的理解体会,对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对中国人民大学产生的指导性作用给予肯定。
11月13日,我校举办了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座谈会。会议期间,多位领导、教授发言,多方面阐述了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意义,分享关于“精神”以及《中共中央对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学理解读。我校组织校院领导、教职工学习、讨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是为培养“政治强,情怀深,思想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优秀思政教师,为全校思政教育树立榜样。
中国人民大学团委也积极关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召开,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第一时间组织青年学生深入学习全会精神。
11月15日,中国人民大学与延安中学以线上方式举办共同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活动。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大学与第一所中学,中国人民大学与延安中学始终坚持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注重推动党的创新理论第一时间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活动中,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郑吉春在致辞中高度肯定了中国人民大学和延安中学深入开展的六中全会精神联学活动。这也和徐川提出的“青少年很重要”的观点不谋而合——要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这次活动便是两校共同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大中小一体化建设的有益尝试。
这也是“延河讲师团”所做的。“延河讲师团”是中国人民大学党委领导、团委指导的学生理论宣讲组织,自成立以来先后赴北京市各区县、内蒙古兴安盟等地的数十所中小学开展宣讲活动,积极推动红色理论宣讲走进中小学、走进基层一线,用广大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大中小一体化改革与创新。
正如党委书记张东刚所述,学习六中全会精神的过程,是一次生动又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宣传六中全会精神的过程,是一堂有理又有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六中全会精神的过程,关键是为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凝聚强大行动力量。
未来我校将继续将党最新理论成果与持续完善思政教育工作有机融合,第一时间推动党最新理论走入课堂、内化于心,从而更好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十九大代表徐川主讲中国人民大学团学战线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首场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团委师生对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进行学习交流。文/本报记者 夏诗仪 黄上峰 丁逸欣 龙子桐实习记者 陈可 陈溶 杨嫄雨 张镇业 柴欣颖 赵炜嘉 王梓宇图/中国人民大学团委 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处 千库网 -
人大学子热议六中全会精神,掀起学习热潮
学校自上而下开展六中全会精神学习活动的同时,人大学子们也始终与党同呼吸,与时代共步伐,自觉关注着这一重要会议,积极学习、深入理解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公报内容。
学生们或是集中观看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新闻发布会直播,或是组织班会、团员组织生活会等进行交流,对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
商学院2020级本科生李科桦激动地表示,在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的过程之中,他重温党的百年奋斗史,国家在一百年间的伟大飞跃使他热血沸腾、心潮澎湃:“百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中国带着五千年文明昂首阔步迈向现代化。从党内自我革命、提高办事能力,到全国上下齐心协力,中国共产党带领的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站在了最接近伟大复兴的地方!”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回顾历史,方能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正如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江烜所说:“只有回望过去的路,才能走好前行的路;只有牢记曾经的苦难,才能不负未来的辉煌。”
在公共管理学院2019级本科生王森看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回顾百年征程、总结发展经验并形成历史决议,是为了凝聚共识,汇聚合力,让全党全国团结一致向前看。
“有共识,才有动力;有共识,才能形成合力;有共识,才能减少阻力。本次会议为党的百年奋斗和百年成就确定了基调,勾勒了框架,再次廓清了迷雾,明确了我们接续奋斗的方向。”王森表示。
统计学院2020级本科生黄素璇也深刻认识到:“鉴往知来,向史而新,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感到崇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新时代的新征程将在我们的笔下书写。”
生逢盛世,肩担重任。当代青年是无数中国奇迹的见证者和亲历者,更是未来的拥有者和创造者。生逢其时,正当奋发有为;使命在肩,必将砥砺奋进。有着红色基因的人大人,在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后,更坚定了走好“国民表率,社会栋梁”之路的决心。
数学学院2021级本科生苗翠雨说:“作为一名站立在时代潮头的当代大学生,同时作为一名人大学子,我将牢记革命历史,不忘初心使命,切切实实将自身的眼界与格局提升到国家建设的层面上来,同时脚踏实地,将满腔热血落实到实实在在的行动上,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在最该有所作为的年纪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
谋新局,开新篇,奋楫扬帆启新程。在新的赶考路上,相信人大学子必能展示出新气象新作为,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中国人民大学与延安中学举办的共同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活动现场,同学们认真倾听。中国人民大学学生会、研究生会成员集中观看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新闻发布会直播。 -
继往开来,六中全会辟新章
2021年11月8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下面简称为“十九届六中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和《关于召开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在党的百年华诞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的关键历史节点,十九届六中全会的召开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大意义。
回首来时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严峻形势和复杂任务,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顺应时代大势,把握战略主动,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骄人成绩。
展望远征程,会议强调全党要始终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十九届六中全会重点研究了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问题,指出了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重要意义。
全会认为,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是在建党百年历史条件下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是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全党步调一致向前进的需要;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提高全党斗争本领和应对风险挑战能力、永葆党的生机活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继续奋斗的需要。
全会回答了两个重要问题。一是全党要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二是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会还决定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22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这更能激励全党全民族攻坚克难、开拓奋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党和国家在克服了重重艰难险阻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次出发的一座里程碑。
作为党和人民的学校,中国人民大学始终紧跟党的步伐,响应时代号召。在六中全会召开后,中国人民大学从学校到学生,都积极地投入了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热潮中,体悟党的百年伟大历史成就,更好奔向新时代新征程的伟大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