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闲”品流转,“置”物再用——校园二手市场内窥镜
翻开宿舍楼的小信箱,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级本科生宇泽拿出了一整套沉甸甸的英语教材。书极新的成色、几近于无的笔记让她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只花了20多块钱。“购物体验极佳,卖家师兄还给直接送到楼下小信箱,太赚了!”初来人大的她,没多久就尝到了校内二手交易的“甜头”。
校园二手市场的出现由来已久——二手物品往往价格较为低廉,无形中也为大学生减轻了经济负担。相比于购买全新的东西,二手物品似乎也带有一种别样的“烟火气”:略带毛边的二手书,隐约有些刮痕的储物篮,被洗过了几次的玩偶……你是否也有过购买二手货的经验?我校目前的二手市场运行情况如何?它给我们带来了哪些便利,又存在哪些问题呢?
文/本报记者 夏诗仪 谈凯 郑筱然 实习记者 冉伊可 王灿 白皓北 王诗韵 韩佳序 欧阳远 匡相儒 张思薇
图/人大校内二手交易微信群 千库网 张夕 -
“真香”的二手交易
目前人大校内二手交易主要在同学自发组织的校园二手微信群中进行,主要方式为买卖家私下沟通,当面交货或宿舍自取。开学一月以来,新生的加入让二手群迎来“又一春”。目前可以了解到的二手群便有九个之多,群内人数在100—2000不等,平均在500左右,群内发言也比较活跃。“出音乐节的票”的吆喝和“求音乐节的票”的呼声恰好对上,买家卖家一拍即合,自然皆大欢喜。学长学姐不用的教材,在新生眼里却是刚需,卖家获利省空间,买家花一半的价钱便解决了燃眉之急。
对于买方来说,在二手群能购买到许多价格低廉、质量良好的二手交易品,从而省下一笔开销,是个不错的选择。哲学院2020级本科生大刚在群中常常购买二手教材,尤其是不常用的教材。“有些教材平时不太用得上,但不买心里会不踏实。”他说。校内的二手群成员基本都是本校学生,大家使用的课本相近,同学们也比较容易找到自己需要的教材。
相对闲鱼、孔夫子旧书网等校外二手平台,同学们选择在二手群交易的部分原因是对同校同学的信任感,以及同学间存在更多的人情味。新闻学院2021级本科生小悦就经常在二手群里搜寻自己心仪的好物。他表示:“二手群里的教材价格实惠甚至免费,师兄师姐热情善良,书上可能已经标好了重点。”法学院2021级本科生小Y也在二手交易中感受到了大家的友善。她非常满意的一次二手购物是买专业书籍《电车难题》:拿到手的书不仅便宜、质量好,封面还附上了师姐温暖的祝福语,令她惊喜和感动。二手交易本来只是冷冰冰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却因同学们间的善良而多了一份温度与光彩。
对于卖方来说,二手群帮助处理了一些闲置物品,同时还获得了一定的经济补偿。文学院2020级本科生Ember在出售二手书之余,还不时出一些买多了的日用品和吃不完的食品,如速溶咖啡、第二份一元的水果捞、晾衣架等。新闻学院2021级本科生闫泽也认为自己未来可能会利用二手群出售宿舍内不用的杂物。二手群帮助了同学们消化闲置物品,对接校内学生需求。它让旧物重新体现了价值,也是循环利用资源的环保举措。
总体而言,校内建立的二手群具有颇多优点。除了经济上的好处之外,还有利于贯彻循环经济理念,宣传环保意识。让“闲”品再发光、“置”物再利用,提高了同学们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利于环保消费理念的宣传。此外,建立在校内的二手交易群减小了同学在外面的二手群聊购物被骗的风险,更方便了同学们进行二手交易。 -
校园二手交易走向何方
校园二手交易虽然益处良多,但依旧面临着不少问题。校园二手交易要想健康发展,建立起比较成熟稳定的管理机制还道阻且长。目前,学校官方有一个微信二手小程序,也有一些校友做了有二手交易功能的App如“校小园”等帮助规范二手交易。然而,大部分同学仍然习惯在微信或QQ二手群中私下交易。一部分原因在于在微信群聊直接交易相对而言要方便得多。小程序有页面需要跳转、微信名片需要中转、买卖双方初期无法直接对接等问题,无形中增加了同学们交易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而大部分同学也很难有动力为了二手交易去专门下载一个App。从这个角度看,微信群确乎是校内二手交易较为便利的载体,但它带来的群员管理、信息冗杂等问题也很难短期内得到解决。因而,未来校园线上二手交易可能改进空间较小,会长期维持现状。不过,我们可以在线下交易方面发力,弥补二手群交易的部分局限。各团学组织和学校社团等可不定期多举办一些线下的跳蚤市场活动,解决部分二手群较为岑寂、同学们有求无应的问题。黄彦如目前在二手群中交易次数较少,就是因为她认为群里没有心仪又价格合适的二手货。她很怀念高中的跳蚤市场,然而她目前还没有在人大看到。对于卖家部分闲置物品卖不出去的问题,就只能从同学们的消费观念上入手了。第一次购入护肤品、化妆品等二手群很少有人要的用品时,同学们就应尽量减少商家各种购物节和多买促销活动带来的冲动购买,根据自己当下需求和宿舍储物空间理性消费。总之,校园二手交易总体来讲是一项有意义的活动,不仅提高了物品的利用效率,契合了环保节约等社会提倡的风气,也使得卖家买家都从中受益,达成“双赢”。二手群未来如何交易更有秩序、对接需求更有效率则有赖多方力量的协同探索。在“国表社栋”们的共同努力下,校园二手交易定会走向规范,为大家创造更多便利!(宇泽、Ember、晓燕、大刚、小悦、小Y、小凯、小云为化名。)人大校内各二手群人数一览。
-
繁荣背后有乱象
二手群内有竞争力的价格和丰富的商品让大部分同学直呼“真香”,但热闹的交易背后,不少问题还潜伏其中。
虽然群内同学们整体素质较高,但仍不排除部分交易中质量问题的出现。书籍、化妆品、衣物这些常见的二手商品很容易出现“照片九成新,到手八成旧”的现象,这往往会给买家留下极为不良的印象。校园二手商品的重要基础是同学之间的信任,但部分商品的低劣质量却使得这种信任大打折扣。“卖家往往笼统描述,也不知道商品的具体情况,拿到手上,有时候就会觉得跟你预想的不太一样。”法学院2021级本科生小凯作为一位资深二手买家如是评价道。
群内二手商品怎样进行公平的定价也困扰着交易双方。校园二手群里一般是卖家群里出货,买家私下收货。虽然有些卖家会公开价格,但大部分同学会私聊询价。每个人对价格的感知不同,不同群的价格也并不统一,大部分是同学们随口起价。这种信息的不公开透明让价格评估变得困难。国学院2021级本科生晓燕就感觉自己有的买卖吃亏了。她回忆有次买二手台灯,虽然对方按入手价打了8折,但让他给了链接后,她发现这个价格比网购平台价格还贵10元。然而在卖方看来,出手价已经比入手时便宜了,因而不愿意进行价格补偿,晓燕只好不了了之。
即使到手商品价格低廉,你也可能买到一个继续闲置的“垃圾”。校园二手交易的“大宗商品”自然是各式各样的书籍教材,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教材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往往几年更新一版,这便使过时的书籍充斥二手群。“进了一批二手书,有些里面的内容全被笔记覆盖,有些还是过时版本,不得不买新的,得不偿失。”新闻学院2021级本科生小云道出了很多“二手书收藏家”的心声。不仅买家会碰到诸多问题,很多时候卖家的闲置物品也并不畅销。群中常常有同学卖用不完的护肤品、化妆品和看着质感较差的衣服,但由于大部分同学不接受“特别贴身”的二手物品,这类商品往往滞销,最后只能回归被丢进垃圾桶的“命运”。
校园二手交易平台的信息冗杂、管理混乱,更为同学们带来了诸多不便。各种各样的群聊、花样繁多的推荐、数不清的广告……淘货反而成了一件难事。宇泽表示,二手群里发布的东西太杂、没有分类。大部分卖家发的图片也搜索不到,很多卖家还不会把已经卖出的东西做好标记,让买家浪费了很多时间搜寻想要的物品。甚至有些校外商贩会浑水摸鱼潜入二手群倒卖赚差价或者卖假货、散布无关广告,这也让同学们的二手购物体验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