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过去未来:人大学子精神相承
“散是满天星,聚作一团火”——三十年再相会,在曾经寄以青春与理想的家园致敬岁月,校友们心中万语千言,不知从何述说。互相紧握的双手是他们阔别重逢的喜悦,一言一句的打趣是他们此去经年的怀念。由衷而发的感叹是对返校活动成功举办的称赞和对母校发展变化的欣慰。
在精彩纷呈的纪念活动结束之后,校友们纷纷给予积极的评价。“这次活动亮点非常突出,一是纪录片水准很高;二是节目水平很高,特别是阿卡贝拉让人耳目一新;三是现场氛围很好,主持人张斌幽默风趣、妙语连珠;四是大合影很壮观,质量一流。”赵明君感叹道。
回首30年前,校友们纷纷打开记忆匣子。“你们这儿环境比我们好多了,我们原来宿舍六个人。”纪录片中,法学院1987级本科生朱学斌一边说着一边走进宿舍。
历史学院1987级本科生郑军、金融学院1987级本科生裘骆红与学生们交谈,言语中满是对当初求学场景的怀念,裘骆红说:“在我们最美好的年华,能和这么多优秀的同学成为同窗好友,觉得还是挺幸运、挺幸福的。”时间飞逝,情谊不变,这些温暖将永远由人大帮他们留存。
1987到1991年,他们是人大不平凡的一届学子,在时代洪流中奋激直上;他们对时代风云变幻保持着敏锐的触感,也始终秉承着学以致用、实事求是的人大人特质。正如法学院1987级本科生向东所说:“三十年,伟大的时代成就丰富的人生,这是一代学子的生活记录,是一个族群的精神共振。”
展望未来,87级人大人不仅对自己持有坚持奋斗、走在前沿的要求,也对师弟师妹们做出期望:师弟师妹们应当志存高远,不为眼前的物质所累,活出一个崭新的时代。
在此次活动参与中,青年志愿者们也被温暖的归家氛围所感动,被老一辈人大人的时代责任感所勉励。当被问及为何参与此次活动,李牧羊说:“我一直很期待能够拥有这样一个机会,近距离地接触到这些大我们34届的师兄师姐们,让我可以以校园里青春一代的身份,迎接他们回到曾经度过青春岁月的‘家’。
”艺术学院2020级本科生陆雨宣在志愿活动中感受到了校友们回到人大的喜悦以及眷恋之情,这份真挚的感情引起了她的共鸣,让她明白了大学时光的宝贵;李牧羊发现老校友们相见时都格外亲热,不约而同地聊起了学生时代的趣事,仿佛再次成为了校园里一起上课学习的同窗少年。这一场景也让李牧羊深感大学时期结下的友情是历经岁月而淳朴动人的美好情感。
在和校友们交流各自的专业时,志愿者们也发现当年的很多专业如今已经有了很大变动甚至不复存在。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正如主持人张斌所说,“我们今天还是相聚到了这里”。
人大人怀揣梦想走出校园,又以新的身份回到这片培养他们成长的沃土。看着新一代人大人欣欣向荣、努力奋斗,这是人大学子的传承——脚踏实地,以小我入大我,将青春写在中国大地上。
校庆日恰逢国庆佳节、又迎来校友返校,为这次活动更增加了别样的意义。它成为连接新一辈人大人和老一辈人大人的奇妙纽带,既带给了老一辈人大人回首半生的感喟、重返校园的眷恋和师友相会的温情,也给予了新人大人与前辈们愉快互动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对三十年后的自己、三十年后的校园、三十年后的国家,充满热切期盼。法学院2020级本科生陈锦锦说:“曾经是他们,现在是我们,我们共同的身份都是人大人。”这片校园,永远是人大人眷恋的“心安处”。 -
暖心初秋:校友母校再聚首
10月3日清晨,16名校友代表以强健的体魄向母校报到,围绕操场跑步30圈,纪念毕业30载,拉开“三十年再相会”的序章。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副校长、校友会常务副会长杜鹏,副校长顾涛,党委原常务副书记、校友会副会长张建明等共同会见1987级和1988级的校友代表,代表学校向校友们介绍中国人民大学目前的双一流建设成果,并对校友为母校的发展建设提供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上午10时,校友们以热情的姿态齐聚八百人大教室,参与庆祝盛典,发表相聚感言,回忆青葱岁月。得益于最新云技术、云服务的发展,一些无法亲临现场的校友们借助云平台以及新华社现场云、凤凰网、微赞、ZOOM等多家媒体平台同步直播,参与了这次盛会。中国香港和美国休斯顿地区的校友代表也通过云直播平台加入到返校活动的庆祝盛典,演唱了《东方之珠》和《TakeMeHome,CountryRoads》。活动现场借助云平台收到了来自海拔6785米的祝福:劳动经济系1987级本科生张斌将在西藏徒步旅行的影像资料以视频形式发送到现场,祝福大家“扎西德勒”(藏语,意为吉祥如意)。在盛典上,国际政治系1987级本科生刘云清主持“人大87同学互助金”的启动仪式,他表示,互助金代表了1987级校友之间的感情,将随时为需要帮助的校友伸出援手,让校友在这个集体中感到安心和温暖。而时长将近一个小时的纪录片《三十年再相会》平淡朴实地讲述了1987级校友走出校园30年来的生活感悟,却将庆典活动的热烈氛围推向了高潮。一代又一代的人大人走出校园,而人大一直是他们的“家”,“再相会”正是人大的一贯传统,校友在周年庆时返校,感受“家”的温暖。在返校活动交接旗的固定仪式环节中,1987级校友的教师代表张建明从1987级返校活动总召集人金融系1987级本科生朱学斌的手中接过旗帜,将象征薪火相传的“毕业三十周年返校活动”旗帜郑重递交给了1988级劳动人事学院校友代表郝志坚。在《我和我的祖国》振奋人心的乐曲中,“三十年再相会”返校庆祝活动落下帷幕。作为活动的亮点之一,“校友卡”系统早在今年暑假就成功搭建,活动当天每位校友可以扫码获取电子校友卡,这增强了校友的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感。为丰富活动的趣味性、推动新老人大人更好地交流与沟通。学校除了积极组织庆典、校友沙龙项目之外也进行了很多尝试,比如在毕业季开展“毕业杯”排球友谊赛,在校友返校活动期间举办第七届南北足球友谊赛以及球衣传承活动等。在交接旗仪式环节后,1988 级校友代表郝志坚挥舞着“毕 业三十周年返校活动”旗帜,象征母校情谊薪火相传。
-
三十年后再相会,学子重聚情意浓——1987 级校友返校举办毕业庆祝活动
秋的脚步渐近,又有新一批人大学子迈入校门,在校园的各个角落谱写属于自己的独家大学记忆,这幅图景也勾起了已毕业校友们的人大回忆……近日,中国人民大学校友会组织开展多次校友返校活动:在录音棚中,1985级校友“蓝莲花合唱组”再出发,与灵动音符相伴,歌颂友情,追味远去岁月;在绿茵场上,1991级校友从天南海北赶来,共同赴约第七届南北足球友谊赛,再续当年风华。2021年10月3日,1987级300余名校友满怀对母校的爱与祝福,重返母校,举办以“三十年再相会”为主题的庆祝活动。文/本报记者 王九灵 陈天乐 黄上峰 实习记者 豆佳丽 刘宇晨 麻家恺 范郑筝 柴欣颖 陈溶 杨嫄雨 张镇业
图/“中国人民大学校友会”微信公众号 千库网 -
坚强后盾:返校活动多方支持
本次庆祝活动由校方主办、校友会对接。中国人民大学校友会,前身是中国延安陕北公学华北联合大学校友会,成立于1995年5月9日,是由陕北公学、华北联合大学老校友组成的校友联谊组织。2008年,陕公联大校友会正式更名为中国人民大学校友会。校友会成立以来,积极开展各项联谊活动,有力地充当了学校与老校友之间的纽带。从毕业十周年返校到毕业四十周年返校,一届届校友从人民大学走出,却从未中断与人民大学的联系。为了顺利迎接本次1987级校友重返母校,中国人民大学校友会和中国人民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校友服务部早早开始有序地组织筹备。从前期确定活动主办人、拟定整体流程、筹备物资人员到中后期的宣传推广工作等,各方始终积极配合学校,统筹规划好人员、流程等方面的调度。中国人民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校友服务部的新一代人大人根据校友会的策划安排从旁协助,为校友顺利返校不断改进人员方案,面向全校范围招募的大批志愿者也早早开展培训上岗。中国人民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校友服务部部门负责人、财政金融学院2019级本科生林劭康谈到,目前校友服务部主要是扮演志愿者的角色,给校友营造回家的温馨感觉。校友会也鼓励校友服务部努力创新形式,发挥新人大人的自主性,为老一辈人大人提供更美好的情感体验。志愿者们提前与各个领域的校友代表进行对接,了解校友方面的诉求,在协助活动顺利开展的同时积极与校友们沟通交流,讲解学校的变化,力求给校友们营造温暖的氛围,用热情和微笑拉近与校友们的距离。在具体实践中,为方便校友进出,校友服务部在重要路口都设置了易拉宝,并安排了一定数量的志愿者进行引导。文学院2020级本科生李牧羊正是负责迎接返校的校友们,为他们指引通道、拍摄合影以及介绍学校近些年变化的志愿者。她回忆道,他们需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校友们,协助校友会一起助力返校活动成功举办,让校友们感受到母校的欢迎与关怀。在防疫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学校一方面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要求,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各部门,统一协调、保障活动顺利进行。伦理学系1987级本科生赵明君便特别感谢了学校以及筹备组的校友们:“是你们的坚持和付出,才有三十周年纪念活动的精彩!”1987级校友《三十年再相会》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