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阳光下,黑夜中

    期次:第499期    阅读:   

手术当天下午一点,小吴走出医院大楼时“痛得直翻白眼”。但到了下午五点,眼睛就已经恢复了正常。尽管医嘱要求患者在术后七天内尽量减少用眼,但是繁重的学业负担和实习压力让她别无选择。第二天她就回到了医院,面对电子屏幕,继续上班,照常生活。除了用科室的仪器随时监测眼压、控制眼药水的滴入量以外,她的日常几乎没有任何变化。

陈瑾的术后痛感也很明显,但第二天早上就恢复正常了。医生一句“以后注意”的叮嘱,让陈瑾过得小心翼翼:不去乱碰眼睛,在睡觉的时候也佩戴上保护眼睛的壳套。有一天,陈瑾不小心用手砸到了自己的眼睛,害怕与疼痛一瞬间占据了她:“天呐!我会不会要出什么事?”

按照医嘱,近视矫正手术需要一段严格的恢复期。术后一周内,患者应尽量减少高强度用眼;术后两周内,患者应防止眼药水以外的任何液体进入眼部……繁多的注意事项和术后潜在的风险时常让患者感到焦虑。

但这种情绪并非没有出口。陈瑾提到,同一批手术患者有一个病友群,医生会在群里回答问题。更多时候,医生不在,病友们就分享遭遇,交流心得,相互安慰。在这里,她寻找到一份心安。

疼痛和观察期是短暂的,但手术的影响还要更长远。

干眼症是最为常见的激光手术后遗症,因此患者在术后往往需要长期补充人工泪液。而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与手术方式的不同,眩光、畏光、疲惫感甚至飞蚊症、圆锥角膜等后遗症,都有不同程度的概率可能发生。这些医学上的概率和术语,落到个人的身上则是难以摆脱的体验。

陈瑾的夜视能力下降了。每当她在夜晚走下明德法学楼的台阶时,就会感觉到平坦的大地在黑暗中隆起,台阶的界线开始模糊,四处的光源发散迷离。因此,她每次都会很小心地走这几步台阶。

阳光对她也不友好。军训站军姿时,北京的阳光毫不留情地渗入她的眼睛。疼痛从眼周溢出,眼角膜布满了红色的血丝。去校医院检查后,她被告知,因为变薄的角膜更加敏感,眼睛在直视强光后发炎了。从此,她学会了躲避太阳。

但即使在阳光下,她的眼睛红得疼痛时,陈瑾也从来没后悔过这个选择。她说:“我已经获得了这么多,那些都是可以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