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爱惜自己身体健康的人有没有权利接受器官捐献?”“生命死后会不会有意识或灵魂的存在?”“应不应该把身患绝症的消息如实告知病人?”……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开设了一门个性化选修课程——《死亡课:邂逅死亡与濒死》(以下简称为“死亡课”)。课堂上,社会与人口学院副教授隋玉杰、教授刘谦抛出如是问题,与学生讨论社会与死亡的关系、临终关怀、丧葬仪式和风俗、丧亲及调适情绪等与死亡相关的议题,以期达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死亡的目的。
文/本报记者 马玄霖 宁可 付一城
图/千库网
“一个不爱惜自己身体健康的人有没有权利接受器官捐献?”“生命死后会不会有意识或灵魂的存在?”“应不应该把身患绝症的消息如实告知病人?”……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开设了一门个性化选修课程——《死亡课:邂逅死亡与濒死》(以下简称为“死亡课”)。课堂上,社会与人口学院副教授隋玉杰、教授刘谦抛出如是问题,与学生讨论社会与死亡的关系、临终关怀、丧葬仪式和风俗、丧亲及调适情绪等与死亡相关的议题,以期达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死亡的目的。
文/本报记者 马玄霖 宁可 付一城
图/千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