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回顾:赋能女生,助力成长

    期次:第498期    阅读:   

2021年10月21日上午,为健全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发挥教育在培养正确社会性别观方面的作用,助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推动“十四五”时期教育发展,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教育、女性与可持续发展论坛2021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与女大学生发展专题研讨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正式召开。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刘利民,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原党委书记靳诺等出席论坛。

论坛对健全人才培养机制高度关注。刘利民在致辞中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坚持贯彻性别平等原则,努力保障男女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今后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将进一步聚焦当下女性发展关键问题,整合国内外优势资源,为促进全球女性赋权及男女平等事业献计献策。助力女性教育发展不仅需要协会合理规划,还需要作为教育主体的学校积极贯彻落实各项措施。对此,靳诺表示,作为“教育、女性与可持续发展专家委员会”秘书处所在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将持续与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及热心支持女性教育的各机构一道推进男女平等的伟大事业,书写女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精彩篇章,汇聚“她力量”,分享“她智慧”,创造“她业绩”。

在会议的专题研讨环节中,“得到”App副总裁冯启娜综合多位专家的研究成果指出了如今女性发展的优势。在从工业化时代向信息化时代转变的时代大潮中,以“管物”为核心的刚性管理逐渐让位于以“识人”为核心的柔性管理,女性善于共情、善于合作、善于沟通等个性的特点让她们具有更高的领导力。

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对于校园性骚扰问题,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和红在发言中提出,应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开展性与性别平等的教育,完善校园性骚扰防范制度体系,强化相关法律法规的社会宣传与普及。校园与社会合力才能够更有力地应对校园性骚扰问题。

那么,女性如何把握机遇、充分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获得更好更全面的发展呢?发言人们也给出了答案。冯启娜鼓励女大学生通过教育“唤醒自己、发现自己、成为自己”,充分发掘女性的自我优势。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原副检察长甄贞从自身经历出发,建议女性要有大格局。当智慧与能力足够时,运用专业知识扶助弱者,热心公益,为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发声。

同时,与会代表们还在社会和教育体系层面建言献策。科大讯飞副总裁任萍萍认为现代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为女性发展提供了广阔天地,女性可以与AI共同起舞,可以因AI与时代同频。教育体系层面,以女大学生心理健康为例,新加坡管理大学学生事务总监郑宝莲通过引入新加坡管理大学新型框架,以金字塔比喻和有关真实案例,展示了学校如何增强学生的心理韧性。

此次论坛从女大学生发展这一小切口切入,以“赋能女生,助力成长——高质量教育体系视域下的女大学生发展”为主题,积极回应“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对提升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教育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原党委书记靳诺在论坛发言。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刘利民在论坛致辞。



“得到”App副总裁冯启娜在会上发表演讲。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和红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