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前的等待

    期次:第497期    阅读:   

国羽不温不火的成绩下,跟的是铺天盖地的质疑评论:男队的现状为何如此凄惨?林丹、谌龙之后男单再无独当一面者?国羽真就此陷入谷底,一蹶不起?

其实不然。若要与2012年的“五金铺”相比,国羽连续3届超级赛0金收官、汤杯决赛零主力上阵惨败于印尼队的表现确实令人心寒。但退一步来看,我们也还是能在尖叫和呐喊中分享女队重夺尤伯杯的喜悦;也还是能共够同见证苏迪曼杯的成功卫冕,也还是能感受到2018年后,羽毛球青训改革在储备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的作用。

体育竞技的赛场上,从来都没有一支队伍能够长盛不衰,也从来没有一支队伍会长跪不起。回顾国羽近几年走过的风雨历程,有起有落其实才是一种常态,何为起,何为落,实则均为主观性的相对概念。事实上,国羽已经在相对不是很乐观的条件下,获得了还算不错的成绩。

同时,国羽身处困境也是不争的现实。但单纯将其归因为“人才断层”,是片面而愚蠢的。

首先,由伤病引申出的一系列问题成了国羽前进路上的拦路虎:赛程密集,队员得不到适当的休息;本来是可以根治的小毛病,一拖再拖最后演变为了致命伤;李雪芮,石宇奇等被伤病拖垮的优秀队员,都成为了残酷而令人惋惜的例子。一支好的队伍不能没有一支优秀医疗队的保驾护航。国羽的医疗后勤系统若能在在后续上得到进一步完善,则其必然会成为队伍综合实力提高的一大助力剂。

雪上加霜的是,优秀教练的流失使得指导缺失。“千里马”遇不到“伯乐”,队员个人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体现,硬生生养坏了队里的“好苗子”。

自林丹之后,国羽再也未能出现另一位具有稳定统治力的选手,即便是后跟上来的谌龙,也已接近生涯末点。而另一边,大多数的新生代选手还未能培养到位。如此困境中,以石宇奇为代表的纽带型选手便显得孤寂而责任重大,甚至可以说,背上了与自己实力并不相匹的沉重担子。

自2018年以来,这一批新生代选手逐渐在各项国际赛事中崭露头角,其中一些已经迈入了世界第一梯队。他们承受的压力是巨大的,虽然很难多点开花,虽然很难为我们捧回一座接一座的冠军奖杯,但是他们也在默默努力着,努力着把国羽拉出泥沼,努力着为中国羽毛球更加光明的未来奠基。

他们像纽带一样连接着队伍的辉煌与低谷,是维持国羽成绩稳定,以及实现重回巅峰的关键因子。这些球员已经为国家队付出了太多,我们更应该对他们做出的坚持与付出给予肯定,而非盲目的谩骂与批评。

展望未来,国羽虽然面临着诸多较为棘手的挑战,但依托我国羽毛球运动的深厚底蕴和积累的丰富经验,我们仍有理由坚信,只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足够的信心,国羽就能在这个艰难的过渡期和变革期内实现自我的进步与飞跃,争取在巴黎奥运会周期中取得更加夺目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