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这背后映照出的,正是换代期里国羽男队的无奈。
每只队伍都有着自己的兴衰周期,而石宇奇堪堪就处在国羽男队波峰与波谷的连接之处。
这是一个尴尬又略显孤独的位置。
身后的新人尚未成熟,还难以担起重任。前人的光环又过于耀眼,给他投下了大片阴影。对球队来说,他是过渡和衔接;但对观众来说,他就是这个尴尬时期的唯一希望。所以人们把目光紧紧贴在了他的身上,在刚打出成绩时,人们便激动地呼喊:“石宇奇时代即将到来。”其实可以理解,无餍本就是人的天性,人们妄图将“林谌”时期的巅峰辉煌一直延续下去。这种渴望和追忆转化成了莫大的压力和希冀,重重地全放在了石宇奇的肩上。
过去十年,羽坛稳固,天下一分为二,林李争霸。一二年决战伦敦,国羽史上首次包揽全金,黄金时代的号角在大洋彼岸吹得响亮、吹得坦荡。林丹的勇,李雪芮的巧,蔡赟、傅海峰的智,赵芸蕾、田卿的守,张楠、赵芸蕾的合,一次次挥拍、一击击扣杀、一板板防守无不令人惊叹其手艺之高。但极致的辉煌之后能留下什么?现在看来,有的只是一些滑坡与徘徊。
外界的声音太大,人声鼎沸;外界的期待太强,目光如炬。老将伤退,新秀未起,青黄不接的国羽连连败退,林丹一个人也扛不住这面大旗了,但幸好身侧还有谌龙能扶他一把。放眼世界羽坛,马来西亚的李宗伟“老当益壮”,日本的桃田贤斗异军突起,丹麦的安赛龙横空出世,国羽早已不是当年的王者之尊,众人如虎耽之,争先恐后。
一六年的里约,是谷底,是转机,也是希望。相比于一二年伦敦奥运的五金辉煌,一六年的两金一铜可谓是守得艰难,夺得惊心。那一声怒吼,便是四年的坚守与峥嵘。
站在十字路口的国羽,又将何去何从?
谌龙和石宇奇在全运会半决赛赛后致意。
石宇奇在比赛中回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