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一副舍友姓氏连成的对联

    期次:第497期    阅读:   

“陈义理桃李自成蹊,效皋陶铁肩擎栋梁。”

2020年12月31日的傍晚,大一的小于从教学楼匆匆返回知行五楼的410宿舍。她从柜子里拿出笔墨和特意准备的卷轴纸,趴在宿舍的空床位上写下了这副对联。它既没有严格的对仗,也不讲究平仄。但小于从入学分配宿舍起就已经开始构思这句“打油诗”,为的是将宿舍里每个人的姓氏都嵌进这副对联中。

“陶、铁、梁、陈、李……”小于对着宿舍门口的对联盘点着,“像‘陈’这个字就很难组成一个合适的词,只能将它用成动词,‘陶’也就只能编成一个历史人物的名字,把每个姓都用到还是挺麻烦的。”宿舍里有一个人姓“铁”,小于将这个字组成了“铁肩”一词,“正好我们是都是新闻学院的,还挺符合‘铁肩担道义’的寓意”。

小于写好后,五个女孩一起将对联贴在宿舍门外。这是一次全新的体验——第一次在异乡过节,和一群认识不久的人贴上辞旧迎新的春联。身旁舍友对小于来说,正如她横批所写,“亦师亦邻”。这也是宿舍号“E410”的谐音。

来京上学是小于第一次长时间离开父母,学业的繁重和对未来道路的迷茫都使小于感到孤独。而当大家一起贴上象征团圆美好的春联,点滴中与舍友相互陪伴凝结的归属感,渐渐使宿舍具有了远超简单住宿的意义。

就像小于说的,贴了对联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不会走错寝室了。没贴之前,楼道内所有的门都长一个样子,“现在看见红色,就知道该进哪个门”。



410门口融入舍友姓氏的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