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季《脱口秀大会》自8月10日播出起,便广受关注,当前播放量已近2亿。在本季节目中,除杨笠、庞博、呼兰等为人熟知的脱口秀演员,也有很多后起之秀崭露头角。作为一档成功的语言类喜剧综艺,《脱口秀大会》系列让各行各业的人们开始喜欢上脱口秀,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希望站上舞台、成为一名脱口秀演员。脱口秀,正在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
与前三季节目不同,《脱口秀大会4》主打“生活化”的标签,向观众传达的理念也聚焦于“还是生活最幽默”这一点。作为一种“零门槛”的大众喜剧,脱口秀表演脱胎于普通人的生活日常,却未必一定要高于日常:步惊云吐槽自己与老公的“爱恨情仇”,黄俊分享在上海外滩的执勤经历,周奇墨“listentobaibai”神模仿天津大爷……五花八门的吐槽和调侃,“每个人都可以说五分钟脱口秀”的随性和自由,让脱口秀表演显得有些“离经叛道”,但也打破了圈层之间的理解壁垒。脱口秀的喜剧表演形式得以跨越电竞、体育、饭圈、金融等圈层,走入每一个寻常百姓家。
不过,幽默而生活化的大众喜剧虽能让观众捧腹开怀,能引人深思的脱口秀表演却不能止步于“好笑”。当脱口秀在中国愈发“出圈”,逐渐从“小众”文化走向大众视野时,观众和演员都期待着脱口秀表演能够给予更多的价值输出,承载公共精神,承担针砭时弊的使命,与社会思潮紧密对话。于是,在《脱口秀大会》的舞台上,职场焦虑、性别困境、中年危机、流行文化……社会生活中的一切都被转化为脱口秀的包袱抖落出来。杨笠、颜怡、颜悦等女性脱口秀演员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出发,针对当前两性的二元对立困境输出观点;徐志胜从外貌焦虑切入,以自己为调侃对象发表对“颜值”“凝视”等社会问题的看法。虽然杨澜被李诞问起拍灯标准时回答“只要好笑就行”,但从后续现场反应和观众的反响来看,能让更多人喜闻乐见的脱口秀演出,大都包含着深刻而真诚的价值表达。同时,脱口秀段子里对现实焦虑的刻画和对社会情绪的关照,又与脱口秀的喜剧形式交织调和,形成一种温暖又治愈的色彩,激励人们积极生活。被称为“丧系”脱口秀演员的鸟鸟,将自己“社交恐惧症”的表现与《水浒传》中的经典桥段“武松打虎”相结合,以脱口秀的形式表达出来;“内向、自卑”的郁闷和痛苦成为调侃的对象,拥有类似体验的观众和演员在自嘲的笑声中寻得情绪的出口,“原来我不是一个人”的共鸣感也让沉重的心情轻松了几分。脱口秀表演的“苦中作乐”,让演员和观众都在表演中引发共情、重塑信心,建构起生活的积极意义——即使生活的底色是黑色,也要用明快的心情笑着面对。
交织着日常性的内容、严肃的观点输出和善意温暖的调侃,《脱口秀大会》呈现的表演褪去了美式脱口秀的招牌政治性和冒犯性,以独特的“治愈”感和真诚慰藉人心,也在“本土化”的尝试中开始在中国落地生根。逐渐“国民化”的脱口秀表演,正在成为喜剧行业的风口,而脱口秀对良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才刚踩下油门。
文/吕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