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孙舒宇)我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后文简称“校青协”)于10月5—11日举办“问题盲道随手拍”活动。本次活动面向全体师生,着眼于城市中的问题盲道,通过拍照加定位的方式收集问题盲道信息,旨在使问题盲道获得持续关注,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视障人士的生活现状。
本次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同学们通过在活动微信群中发送问题盲道的图片、视频及发现地点,或在校青协微博相关话题下留言参与活动,共同收集问题盲道信息。同学们反映的问题也会在校青协的微信公众号和官方微博号发布。
经校青协统计,本次活动共有168位志愿者参与,搜集了913条反馈,遍及全国25个省,共9种问题类型。校青协还将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分类,向提名较多的城市的市建委发送建议邮件,为视障人士的出行安全与权益提供保障。
这一活动的开展也加深了参与者对盲道及视障人士出行方式的理解。活动之初,很多志愿者对盲道的设计原则不熟悉,对部分问题盲道的判定存在困难。针对这一情况,许多对于盲道更加了解的志愿者主动在群内发布部分地区无障碍设施的设计规则,普及盲道建设安排。校青协也提供了关于视障人士出行方式的相关普及材料,帮助同学们在深入了解盲道设计的基础上提升对问题盲道的识别能力。
本次活动带给了参与者感动与忧思。“问题盲道随手拍”活动负责人、新闻学院2019级本科生白杨在规划活动时对预期效果心怀忐忑,但同学们对于本次活动的热情出乎她的意料。“青协收到反馈的频率和质量超乎想象,令人激动,”她说,“但在为大家的热情感动之余,我们也该为盲道问题频出的现象进行反思。盲道是最基本的无障碍设施,因此同学们反映全国各地出现的盲道被占用、破损严重、设计不合理等问题格外令人心痛。”活动参与者、财政金融学院2021级本科生宋雨航也通过此次活动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盲道问题的普遍,认为这一问题应该引起公众进一步的重视。
未来,校青协助残部将持续致力于维护残障人士权益,开展更多相关志愿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