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着急,邮差先生

    期次:第496期    阅读:   

随着《见字如面》等节目的播出,书信这种交流方式又重回大众视野,但我却不免有些黯然神伤——书信,似乎终究还是成了一种怀念、一种追忆、一种脱离生活的空泛形式。但转念一想,这也不啻一场书信的胜利。在电子通信手段迅速发展的今天,它没有像煤油灯一样被时代彻底抛弃;当实用性的外衣被科技褪去,它却依旧占据着人们心中最柔软的位置,超越时空的限制而亘古长存。

如果你读过民国的四大情书集,就会知道书信能表达的感情是多么浓烈真挚、亲切感人。那“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的情真意切,想来是书信以外的方式所难以企及的。或是绞尽脑汁,精心构思;或是思念难遏,下笔千言;或是闲谈琐事,却真情流露;或是平白如话,却触动灵魂。写信时,我们是在与自己的内心交流,对对方的情感,自笔尖倾泻而出,甚至勾勒出一个可触碰的人形,写信人仿佛正对着它倾诉衷肠,而收信人也好似能听到对方的喃喃耳语。这,正是心与心最直接的交流。

说了这么多,不知你是否曾正式写过一封信:从深情款款的情书,到报喜不报忧的家书,再到深情厚谊的手书……在信里,你是否感到那些没有机会说的、平时不敢说的、无法一次性说完的情思,不断涌上心头;自己不知道哪来的勇气,就敢把那最深厚的感情,寄托在这几张薄薄的纸上。见面时的顾虑、局促一并省去,留下的只有最纯粹的感情。

在那个慢的时代,人们有充足的时间去品尝自己情感的酸甜苦辣,愈久愈醇,愈能感到这情感的珍贵。纵然等待的时光总是充斥着焦躁不安,但回首时不也值得怀念吗?纵使铺纸、握笔总比不得键盘、鼠标的迅速,但那一撇一捺书写出来的每一个字、每一滴笔墨,却都蕴藏着脉脉含情的心血,氤氲着数不尽、话不完的牵挂。

与其说人们在怀念写信,不如说人们在怀念从前那段慢的时光,那种慢的意趣:“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那时的感情很浪漫,却也长久;那时的通信不便,却每一次都令人激动;那时的人们没有那么开放,却敢于把自己最深厚的情感写在纸上。也许有人更偏爱社交软件的快捷,但当你想到逢年过节的群发祝福,夹杂各种表情包的无厘头对话,你该有所警惕:别让技术吞没了我们的情感,别让情感消逝在速度里。

而提到书信,你也许还能联想到那吹着悠扬短笛的牧童、夕阳下自由自在的飞鸟、春风拂过的嫩绿柳枝……如果说社交软件总像是空虚中的浮夸,书信则更容易勾起人闲适下的真情。时光纵是兀自流逝,感情却已永久地凝固于纸上,既可供自己怀念,也可供后人遐想。

何不现在就写一封?写给你爱的人、爱你的人。用大段大段的文字倾诉,不计较能不能得到回复,什么时候回复。只记得把信塞给邮递员的时候,轻轻叮嘱一句——“不用着急,邮差先生”便好。


文/赵卓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