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2019年夏天的“超前点播”,经历了一飞冲天的势头、也经受过骂声一片的“洗礼”,辗转徘徊,终于在2021年的秋天落下帷幕,只剩一地鸡毛。站在这栋“赛博遗迹”前回首望去,大厦已倾,背后的核心问题却仍亟待解决。“后超前点播”时代,长视频平台应当何去何从?平台利润与用户权益又该何以权宜?“超前点播”取消前,长视频产业发展情形并不乐观。爱奇艺公司2021上半年净亏损达26.36亿元就是一个明显“信号”,昭示着现实状况的严峻——用户饱和、增长触顶,长视频平台持续发展成为难题。
面对收益下行的巨大压力,不堪重负的平台不由得“另辟蹊径”,在利润和用户权益之间进行非此即彼的取舍、权宜,“超前点播”模式由此而生。VIP会员与“超前点播”相结合的收费模式,在外观上具有平等、自由交易的色彩,看似是单纯地用金钱价款换取提前观看剧集的权益,无不妥当之处,实质上,却是平台利用优势地位制定的一种不合理规则。
这种不合理规则的作用机制,仿佛一个“糖衣炮弹”。剧集热播的过程中,“追剧”热情高涨的消费者成为平台最佳的“宰割”对象,平台通过“超前点播是对消费者的恩赐、馈赠”“多花一点钱,就能提前满足追剧需求”等话术不断营造浮夸假象,购买“超前点播”俨然被扭曲成“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自愿活动,其背后的不合理被悄然掩盖。
此外,一些平台给予购买超前点播的消费者以“VVIP”“超级会员”等名号,外在的分化隐含了权益之差别,仿佛购买超前点播者就能享有更高权益,而模糊了实际存在的权益受损。
在一哄而上的“抢购”热潮中,处于劣势地位的消费者难以察觉其背后的不合理逻辑;就算察觉,想从平台规则的“温水煮青蛙”式PUA中脱身也绝非易事——“若平台垮塌,那么压死的不仅是平台本身,也是广大存在需求的消费者”,此种试图将“超前点播”合理化的诡辩大行其道,模糊了是非黑白,吃亏的最终还是消费者。在“超前点播”时代,平台利润与用户权益被视为天平的两端,非此即彼、针锋相对。然而,平台利润与用户权益应当是一体两面的存在。长视频平台在“后超前点播”时代的发展盈利,不能再依赖玩转规则,而是应当脚踏实地塑造实打实的口碑,秉持“内容至上”的准则。
近年来,平台为扩大市场,不断将发展重心向自制剧转移,进行了一系列内容优化的尝试,成功培育了一系列“爆款”电视剧,初步成效明显。但不能忽视的是,2019年至2020年中旬,腾讯、优酷、爱奇艺三大视频平台推出的几十部电视剧中,豆瓣评分达到八分的寥寥无几;此外,此类自制剧作还存在质量参差不齐、平台“发挥”极不稳定问题,更难以提升用户黏性、打造强大口碑。内容质量不佳,无论再怎么营销也都是过眼云烟,难以真正扩大用户市场、提升企业营利水平。
历史大浪淘沙,在“后超前点播”的当下,提高内容质量、维护用户权益、优化用户体验,方是长久良策。
文/赵珞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