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媛”与非“媛”:污名化标签的突围战

    期次:第496期    阅读:   

自奢侈消费拼单群获得关注起,“名媛”便有了某种微妙的意涵。近日,“佛媛”一词和相关事件的集中报道、“XX媛”的不断创造使用,则将“媛”推至人人奚落的境地。这一本用于形容女子姿态美好的汉字,似乎正要从一个褒义词“跌入泥潭”。

最初,在“以拼单方式购买奢侈品、打造人设”“假借礼佛形式经营社交账号”的具体负面行为中,“XX媛”只是一个简单的描述,讽刺部分人群的虚荣与拜金;而“打扮漂亮的女性往往虚荣而缺少内涵”的传统刻板印象,正与此类新闻相符合。加之以人们对此类刻板印象的高认同感,相关事件总能引起社会的广泛讨论。“媛”字也随之同此类负面行为绑定,在原本的意涵外又多出了负面意义。刻板印象传播愈演愈烈,让“媛”原本的美好本义“退居幕后”,“媛”成为了负面、扁平的标签。

当此类标签渐渐成型,“媛”字便被更多地运用在各种语境下,“离媛”“医媛”等词汇层出不穷。这些词汇在具体使用时,也以其隐藏的消极倾向不断加深人们对女性的刻板印象——离异的女性一定不能拥有美好生活,否则就是强造人设的“离媛”;年轻漂亮的医生一般没有医术,因为她们是只关注物质的“医媛”。

在这样的状态下,“病媛”假新闻的产生,似乎不仅是个别媒体道德缺位导致的偶然现象,而是对女性的群体污名化不断加深后的必然。公众的负面刻板印象的加剧、批驳相关现象的热情,与媒体的臆断拼凑互相强化,诘问“XX媛”的声波打在一个“不存在的靶子”上。所幸,此次反转也是一例成功的突围。在当事人的不断发声下,事实得以公之于众,“病媛”的标签被摘除,关于女性的污名也被洗涤干净。

真相大白之后,要反思的绝不仅是刻板印象的谄媚者、假新闻的制造者,还有曾沉醉于刻板印象中的每一个人。“我不是病媛”热搜的出现,正是公众对刻板印象和污名化的警觉。这是正义与同理心的胜利,也是面对事实真相的应有之义。同时,在各大平台,网友自称的“休假媛”“评论媛”等,则更像互联网上的自省与自救。此时新造的“XX媛”,在娱乐和调侃的外壳下,是对“媛”字的反污名化、对刻板印象的有力打击。

今日,“媛”一词可以重归美好意涵,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媛”相比于“小姐”“娘”等词语,已然足够“幸运”。在语言的汪洋中,还有太多被忘却、被大众无意识接受的词汇,记录了部分群体受到的污名化伤害。我们或许能乐观地想:“媛”的突围,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出乃至反对已有的刻板印象。但我们仍需谨记,反对刻板印象和污名化标签,减少言语可能带来的伤害,需要每一个公共空间参与者的时刻自省。


文/叶韵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