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抗美援朝战争中长津湖战役为背景的电影《长津湖》上映,截至10月12日,票房突破42亿,成为中国影史上历史题材的票房冠军。国庆期间,相关话题多次冲上热搜,受到广泛关注。该电影更引发了一波“公众考古”的热潮,网友们积极检索相关历史记载,致敬保家卫国的英雄,亲历战役的老兵受邀观影更让网友们“破防”。此前,历史影视《觉醒年代》《八佰》等屡屡实现口碑、收视的双丰收,相关历史事件也同样获得了大众的关注。
历史题材的主旋律影视频频走红,以从现实出发的人文关怀诠释了主旋律片的新方向。《长津湖》导演陈凯歌接受采访时谈到:“一部战争电影,说到底是关于人的。”
从宏大时代背景下的个体命运出发的影视作品,比空洞的说教更易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长津湖》中提到媳妇会憨憨一笑的雷睢生,《战狼2》中执行抓捕任务也不忘互相调侃的专案组,都如在身畔活生生的个体;《大江大河2》更是从四个小人物在改革开放浪潮中的命运起伏起笔,刻画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改革实践者们的挣扎与觉醒。去脸谱化、去说教化的人物形象,成功唤醒了观众对历史的情感与价值认同。
高度还原的场景,给予观众沉浸式的体验。伴随着《长津湖》票房攀高,一个对比电影《长津湖》镜头与真实战役影像资料的视频也“一夜爆火”,环境、造型、道具等多方面细节再现了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场面,许多走进影院的志愿军老兵纷纷感慨“我们当年就是那样的”。
在沉浸式观影中,观众更能身临其境地体会到朝鲜战争的惨烈与悲壮。无独有偶,豆瓣评分9.3的电视剧《山海情》,高度还原了上世纪90年代的宁夏扶贫场景,角色灰头土脸的造型、简陋的办公室与漫天黄沙的户外环境奠定了作品写实的基调,引发观众共鸣。相比之下,往年部分历史题材电视剧被嘲“抗日神剧”,原因之一正是战争环境下过于精致的角色造型违背了历史逻辑,以历史剧之名行反真实之事。
从当下视角出发的历史影视,能与时代的脉搏同频共振。意大利史学家、哲学家克罗奇曾提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一论断。在还原之外,历史影视的拍摄亦需要遵循从当下出发的初心。《长津湖》以优秀的影视语言,生动再现了71年前志愿军的爱国主义精神,让观众意识到教科书上的铅字背后的沉重与深刻,更能燃起投入现实之觉悟。《觉醒年代》则展现了百年前无数文人志士如何振臂而呼,如何沉重慷慨地前行,让观众在感念先人胸襟与勇智铺就今日繁花大道的同时,获得慨然迈步的动力。
曾几何时,主旋律影视作品模式化的陈述和宛如空中楼阁般的情怀,令观众“敬而远之”;如今,已有一批优秀的主旋律影视让网友们争当“自来水”,通过自觉的宣传、推广,以满腔热情浇灌主旋律影视制作。这已然道出此类题材作品成功的密码:想要做到让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应当从个体与现实出发,实现口碑、宣传效益、经济效益的同步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