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春泥更护花

    期次:第495期    阅读:   

离别时分,总有些事让人惦念。

在杨小平心里,最放不下的还是学生。即使退休了,杨小平也经常会在几个微信群里与学生们“唠唠嗑”,平日里约上学生去世纪馆打个羽毛球。学生三两结伴到老师家里吃个饭聚一聚,在他看来已是习以为常的事情。

最近一位福建的学生通过微信联系上了杨小平,想要再过来跟老师聊聊天。曾经在学生时代里一些没有来得及完全理解的话,在与老师面对面的交流中有了更深层的领悟;还有一位刚刚从校园迈入职场的毕业生,来到公司便被安排去组织一个完整的项目,面对这样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下子慌了手脚,便跑来向杨小平寻求建议…...无论学生有什么问题,杨小平都会以师者的身份一一欣然解答,“都是自己的学生嘛,真的跟自己的孩子似的。”

新闻学院教授赵永华曾是方汉奇的弟子之一。现在先生早已远离教学一线,而昔日的学子,也已成为一方名师。在赵永华的记忆中,方先生是一位严师,更是一位慈父。在给学生提出选题建议时,他不会让学生陷入两难的选择,而是根据学生专业、兴趣等特点“量体裁衣”。“比如我上学那会儿,研究方向是在华俄文报刊史,这个选题适合我,老师就会说‘小老鼠掉米缸啦’,我写的博士论文他觉得框架、内容挺完整,就会说:‘小猫吃小鱼,有头有尾’。”温柔平易的语言背后,蕴含着老师对学生的殷切期望。

听交响乐、看芭蕾是方先生在闲暇时最喜欢的两种消遣方式,而作为学生的赵永华便将其悄悄记在了心里:“我知道他爱看,有一次俄罗斯的舞团来如论讲堂演,我就把海报发群里了,他果然就‘上钩’了,说你帮我买票,买三张位置最好的。”学生懂得老师的喜好,老师明白学生的心思,师生俨然是彼此的默契拍档。三尺讲台之外,互相牵挂的师生情是治愈时光的无二良药。

生活之外,老教师们的故事也通过另外一种形式被悄然记录了下来。国际关系学院讲师李璠在网课界面刷屏的“谢谢老师”“老师退休快乐”弹幕中结束了教学生涯;马少华的学生曾在朋友圈中写道:“或许经年之后大学学的很多知识在我心里已然模糊,但马老师在课堂上一笔一划认真记下回答问题同学名字的动作依然会清晰如昨”;曾经参与方汉奇访谈节目的学生也从他那里学到了许多:“择一业,终一生,感觉方先生的热爱是没有什么能挡住的。”

时光也许会抹掉一些东西,但老师们在话语和行动间流露出的高尚师风,亦将永远传承书写下去。



法学院教授何家弘和他的妻子。


新闻学院教授方汉奇和他的学生。


信息学院教授杨小平旅途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