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茂枝繁启新猷

    期次:第494期    阅读:   

校徽校训


我校校徽由三个并列的篆书“人”字组成,于2003年取代老校徽“延安之星”并正式启用。三个“人”字分别代表“人民的大学”“以人为本的精神”和“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特色”,也寓意着我校“人民、人本、人文”的办学理念,同时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人成众、其心并行”等涵义。2004年11月,《中国青年报》举办“公众最喜欢的大学校徽”评选活动,我校校徽以34%获选率名列第一。

我校东门汉白玉巨石上镌刻的“实事求是”即为我校校训。“实事求是”一词出自于《汉书·河间献王刘德》,唐代学者颜师古引申其意为一种值得提倡的务实求真的学风。刘少奇同志在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开学典礼上指出:“要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学习、工作。”虽然“实事求是”在1992年6月15日中国人民大学55周年校庆前夕才正式成为我校校训,但是从陕北公学时期至今,我校学子一直都以实事求是为座右铭来要求和约束自己。


校树校花


校花和校树不仅代表了一所学校的精神追求,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同时也象征着一所学校的校风学风和文化特色。

2010年1月15日,校长办公会讨论确定玉兰花为我校校花。玉兰树在我校的种植历史悠久,亲历了我校命名组建后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玉兰花初春时冒寒迎春、晶莹洁白、挺拔向上,象征着人大学子的拼搏精神和高洁人格,与人大精神交相辉映。玉兰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有着报恩的寓意,希望人大人通过学习成为真正的国民表率、社会栋梁,回报社会。

银杏树为我校校树。我校校园内银杏树多为建校初期所植,见证了我校在岁月年轮上的历史足迹。银杏树以其苍劲挺拔的枝干、顽强持久的生命力、清新向上的风骨而著称。尤其是其枝繁叶茂、紧紧靠拢的形态特点,让人感受到极大的向心力,体现了人大人的精神追求。


校区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设有如下校区:中关村校区、新校区、老校区、苏州校区、深圳研究院和深圳校区。

新校区地处通州区潞城镇,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创新发展轴和生态文明带“一轴一带”相交形成的东北区域,用地规模110公顷,建筑规模105万平方米,学生规模21800人。新校区是国家发展改革委核报国务院批复同意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重大项目。中国人民大学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要求,始终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通州新校区建设工作,立志将新校区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北京最美、独具风格”的新时代示范校园。

2021年暑期以来,新校区建设指挥部的工作人员全员在岗、坚守岗位,暑期期间提请召开新校区建设专题会7次,召开党政联席会11次、技术专题会和商务合同专题会13次,组织多场专家论证会,迎接各级领导和各部门的相关检查,并与发改、规委、建委、副中心工程办、通州区政府等单位沟通协调工作,全力推进在建项目和今年拟开工项目的各项工作。目前,新校区今年拟建项目已经顺利通过北京城市副中心重点项目专家评审会,项目包括西区学部楼二期、南区学部楼一期、公共教学楼一期及西区食堂、北区学部楼一期、学生事务中心、公共教学楼二期。

8月19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新校区智慧校园工作组专题会在新校区指挥部召开。专题会上,京东科技汇报了通州新校区智慧校园总体规划方案,提出了“五网融合、三屏联动、数字孪生”的规划理念,通过基础设施规划、智慧场景规划、应用体系规划、信息安全规划,打造“校园治理一网统管”“校园服务一网通办”“教学科研一网协同”“校园数据一网共享”“校园状态一网感知”“基础设施一体建设”的智慧校园。

当前,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新校区已经进入到全面开工阶段,多个建设项目同时铺开。副中心工程办将继续加强协调支持力度,保障学校的各项工程如期推进,力争到2023年8月校园一期工程竣工,可以实现校区独立运行,满足约8000名学生规模办学需求。预计到2025年8月二期工程结束,彼时整个校园全面竣工。


智慧校园


我校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校园信息化建设,持续打造智慧校园。近年来,围绕“双一流”建设目标,学校将信息化建设纳入了现阶段的一项重点工作,从战略规划、管理体系、建设模式等方面全方位推进改革。2018年,学校成立了由刘伟校长担任组长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预算和实施。2021年2月26日,刘伟校长在2020-2021学年春季学期工作部署会上将“适应教学需求,推进高质量信息化建设”纳入了新学期重点工作的首要位置。

在“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业务部门推进应用、信息技术中心技术支撑、多部门联动”的良好工作局面下,我校信息化建设取得显著进展。

在智慧型教学体系建设方面,目前已有7间智慧教室投入测试运行,试运行两年以来取得积极成效。2021年9月,明德地下学生创新空间7间以及立德楼75间新增智慧教室将全面投入运行。同时,我校也在积极推进智慧教室后端平台建设和未来课程中心建设,打造软硬件一体化的智慧教学平台。2021年8月18日,我校课程教学平台上线,教师通过“微人大”进入教学平台系统,实现备课、在线授课和资源管理的一体化。

在智慧管理与服务方面,以“微人大”为依托的线上科研平台、网上一站式服务大厅、门户和主页改版等都取得了非常亮眼的成绩。信息化资源服务的种类也大为丰富:学校移动校园、数据共享平台、云盘、云消息、正版软件平台、电子签章、无感知网络服务、VPN等资源服务都在针对用户不同需求逐渐完善,丰富用户体验,普及操作流程,为在校师生提供便利。

未来我校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我校信息化建设,建立真正符合一流现代大学标准的智慧管理体系,与“双一流”建设高度融合。






中国人民大学校花玉兰花。



中国人民大学新校区。



实验室管理与教学条件保障处处长王建介绍了学校智慧教学体系的技术构成与功能实现。


文/张夕 夏诗仪整理

图/中国人民大学官网 人大新闻网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