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可能是长久的狂欢,也不会是永恒的伤痕文学。疫情的“后遗症”终究改变了人们对待生活与娱乐的方式。我们学会抓住娱乐,也重新考量生活的本质和意义。
随着崭新的大学生活拉开帷幕,在从景点回到校园、从玩乐回归课堂之后,课业压力或经济束缚让疯狂的补偿性娱乐变成体验正常娱乐的短期试用品;而选择适宜、温和的娱乐方式,享受娱乐活动本身,或许是疫情与补偿性娱乐教会我们的最重要的一课。
基皮希望自己今后对待娱乐的态度是平和的:“就像以前一样。”在说走就走的跨省旅行与叫人兴奋不已的街机游戏之外,沿城内河漫溯而去、随心而逛,又或者在自习结束、夕晖洒向人群的时分,绕着海淀公园骑一次很长很长自行车,这种平淡、随性的“慢娱乐”的方式也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基皮现在会在结束一天的自习后,与朋友静静观察两只在屋檐上歇息的猫。
现在,这些曾经进行补偿性娱乐的大学生,有了新的计划:杏儿想要在北京的大街小巷闲逛,吃一餐东北菜,见一些新交的或久别重逢的朋友;基皮已经和朋友许下约定,绝不会错过今年任何一场精彩的电影。而雨滴正在收拾下周末去天津的行李,打算只携带换洗衣物就轻装上阵。她感叹道:“现在的生活,真的有种说不出的幸福。”
过去与现在始终连成一线,假期中的补偿性娱乐说到底不过是一个停靠的站点。无论娱乐过后的感受如何,补偿性娱乐仍然是我们跃向真正的大学生活的跳板。
藉由补偿性娱乐,我们跳进草木蔓发的春日,跳向新生活的下一站。
就像小瑶收纳已久的风筝终于可以飞向天空,她现在也有机会奔往更远的地方。
就像小瑶收纳已久的风筝终于可以飞向天空她现在也有机会奔往更远的地方。
文 / 本报记者 丁琳 陈溶 李心烨 肖文君 张林
图 / 受访者提供 千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