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年以来,《青年人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根校园生活,书写人大故事,关注社会热点,凭借优质原创内容,在时代浪潮里“影响有影响力的人”。
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两会”、世界杯、全国“挑战杯”、全国学联代表大会等重大社会议题中,《青年人大》从未缺席,承办了国家体育馆志愿者专刊《国风》系列,撰写《人大志愿者在冬奥:我在凌晨四点的北京数星星》等报道,受到广泛关注。
《青年人大》担负社会责任,记录感人瞬间,传递坚定力量。2003年,非典肆虐,《青年人大》 连续出版了日报、特刊,与全国人民心心相连。2008年5月18日,《青年人大》对四川地震做出即时报道,推出号外。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青年人大》坚持线上更新,推出了《机票、花束和抗原试剂盒:人大防疫政策调整后的72小时》等文章,为校园的艰难时刻带来温情。
《青年人大》书写集体故事,记录校史国史,收藏珍贵记忆。2017年10月3日,《青年人大》出版了80 周年校庆特刊。2018年12月18日,《青年人大》报道我校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高峰论坛。2019 年,《青年人大》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周年国庆活动。
《青年人大》持续关注着校园生活和社会实际。用《“不被喝彩”的保研:离开人大后,我去向何方》,引导读者思考学业选择与未来发展;用《当人大自动贩卖机开始售卖卫生巾》,聚焦社会热点与校园新闻,呼吁给予女性权益更多关注;用《与疤痕共生的日子》,给所有人一个无比真诚而温暖的拥抱。
同时,《青年人大》不断创新与突破,创作了《致Eason:感谢永远有歌把心境道破》等新媒体推送,创新内容表达形式,展现了《青年人大》蓬勃的生命力。
青春路漫漫,未来正当时!书写校园、关注社会,这便是《青年人大》二十七年如一日坚持的事情。27岁的《青年人大》正值当打之年,故事仍继续,笔尖不会停。
《青年人大》报社社友寄语。
《青年人大》报社所获荣誉称号。
《青年人大》报纸第5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