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断创作优质新闻产品的同时,《青年人大》把握互联网时代媒体转型的发展趋势,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运用新媒介、新平台,开发新内容、新产品,融入全媒体时代发展大潮。
2000年,正是互联网在中国迅速兴起之时,《青年人大》敏锐把握这一趋势,推出网页版,正式迈入网络时代。
2008年以来,《青年人大》在印刷媒介的基础上,陆续拓展多个新媒体传播渠道,致力于将自身打造成跨媒介、跨平台的校园传媒品牌,将优质内容呈现给更大范围的受众。
2011年4月,“青年人大”官方微博上线。
2013年6月,“青年人大”官方微信公众号开通。秉持着立足“青人”、面向人大、服务同学的宗旨,官博和官方公众号配合纸媒,让同学们可以更便捷地获取《青年人大》报纸的优质内容。此外,公众号设置了丰富有趣的自定义菜单栏,方便读者互动交流。
2021年底,《青年人大》正式推出了电子报刊,让厚重的思想变得便携而轻盈。从纸媒到新媒体,《青年人大》依托新的媒介和平台,走出了一条媒体融合发展的新路。
在媒体转型与融合发展的同时,《青年人大》也非常注重新产品的开发和内部组织架构的优化。
自创刊以来,《青年人大》六度改版,开发了以正报为核心,《体育校园》《天下评论》《青人观察》《青人人文》《青人画报》和青人视频等为延伸的新闻产品。
同时,《青年人大》多次进行部门调整。2023年,好好看编辑部和专题编辑部合并为好好看编辑部,社区新闻部改名为人物新闻部。
各具特色的副刊内容与正报版面内容的交汇,赋予了《青年人大》报刊更强的可读性和更高的艺术性。
内部组织架构的不断优化,源源不绝地为《青年人大》注入活力。
27年来,《青年人大》坚持守正创新、与时俱进,将自身打造成了更具影响力的综合性校园媒体。
国家体育馆志愿者专刊《国风》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