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主对城管收费被评“低情商”:别用畸变镜头看权力

    期次:第509期    阅读:   

近日,小红书一位名叫“氲氤少女”的博主分享了自己的摆摊经历,她称城管在自己摊位前询问价格,然而出摊第三天,博主的收款码和摆摊露营箱都被没收了。在博主的分享下,一些网友评论称博主“不懂人情世故”,应该将芋泥麻薯免费送给城管。对于这类指责的言论,也有网友反驳:比起博主的“低情商”,城管的记仇更让人愤怒。然而后续博主透露,购买芋泥麻薯的是城管,而没收物品的则是执法大队,并不存在“记仇”一说。

从讨论双方的对峙中,不难看出人们对权力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如今许多人仍然是“人情经济”的忠实信徒,正如在这个事件中,博主与城管之间正常的买卖行为却被网友视作“情商低”的表现,他们认为直接将商品送给城管才是智慧的处世之道。这些自诩“社会化程度高”的网友不仅对初入社会的摊主冷嘲热讽,而且没有意识到自己对权力的隐形崇拜。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看,这些批评都体现了一些“社会人士”的自负。他们将“人情世故”作为借口,对年轻人强加自以为是的价值观,而这正是一种过度社会化的傲慢。类似的“过来人”规训助长了社会的不良风气,就如这位博主在看到批评后自我反省并回复“怪我”一样,这些无处不在的说教迫使年轻人接受某些不必要的“软化”,油滑似乎成了“懂得人情世故”的一门必修课。

评论区不仅能看到网友的规训,也能看到年轻人对规训的反叛。一些网友直接表达了自己对于“人情世故”话术的厌恶,也有人揣度城管是因为记仇才没收博主的物品,因此对城管的公报私仇愤愤不平。这些反驳的言论虽然让人欣喜地看到,权力崇拜的声音不再是一家独大,但其中体现的对公权力的偏见也值得人们反思。从对“996”的反抗,到“零零后整顿职场”的口号,我们都看到一种极具反叛精神的年轻文化。现代年轻人厌恶规训、解构权威,而在这个事件中,城管本身身份的争议性与网友的说教激发了年轻人的逆反心理,他们不仅表达自己对于“人情世故”的厌恶,甚至开始批评城管的“人情执法”,先入为主地给城管定下“以权谋私”的罪行,这无疑是对城管形象的再次中伤。在一次次公权力失信事件面前,人们陷入“塔西佗陷阱”虽然可以被理解,但这并不意味着应该支持对公权力的妖魔化。无论出于何种心理,对群体或个人的恶意中伤与揣摩都将贻害无穷。

无论是认为贿赂可以免除惩罚,还是先入为主地认为城管徇私枉法,都体现了人们对规则的不信任。人们认为打破规则的代价可以是一杯芋泥麻薯、几句好话,宁愿相信惩罚是“人祸”,也不愿意相信它是依法裁决,人们将规则看得太过脆弱,又将公权力想象得太过卑劣。事实上,后续博主透露,购买芋泥麻薯的城管与没收物品的执法大队本就不是同一批人,“记仇”“徇私枉法”等猜测不过是网友出于不信任的虚假想象。过去一桩桩有关城管的负面事件,不仅在“城管”这一身份上画上污点,也在公众对规则的信任上方投下一片疑云。在事实面前,大众需要认识到,污名化带去的不只是简单的不满,也是对事件重点的模糊。而对于权力部门而言,对自身工作进行反省与规范则是消除公众误解的良药。


文/丁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