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山区女孩发放卫生巾:让支教归全反真

    期次:第505期    阅读:   

近日,滇西北支教团数十名老师带着6000多片卫生巾上大山的视频登上微博热搜。视频中,老师们和爱心企业人士将卫生巾运送到山区,发放给山区里的女孩子们,还为她们开展生理健康课。这启发大众思考女性保护问题的深层要义和支教行为的应有之义。

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从乡村向城镇流动的人口为2.49亿人。庞大的进城务工人群,加之进城“就读难”等问题,使得学龄青少年留守乡村的现象广泛存在。其中,留守女童的这一群体的特殊性不可忽视:农村女孩缺少父母陪伴,生理知识储备本就匮乏,再加上在义务教育中长期被简单化甚至边缘化的生理卫生教育,威胁女童性安全的事件便极易发生。

女孩们在传统观念对生理现象的避讳之下,也容易对自己的身体变化产生羞耻、恐慌的心理。针对这样的负面情绪,支教团选择了“发放卫生巾”的方式,以消除“月经恐慌”为着眼点,力求让月经不再让人羞于启齿。这能帮助山区女孩直面生理变化,进而鼓起积极应对女性正常生理现象的勇气。支教团帮助山区女孩减轻对身体产生的羞耻感,去坦然接受自己的身体变化,长远来看,也能够促进女孩们权利意识和独立意识的成长。这便是女性保护的重要一环:应着眼于女性本身,帮助她们冲出陈旧思想的牢笼,达成认知突破和心理破冰。

与此同时,支教这一活动目前仍然饱受争议。易对山村孩子正常生活造成打扰、只为个人英雄主义情怀得到满足……当大家质疑某些支教者是否将支教变成了“莫须有的哀怜”时,这则新闻中支教团的举动至少说明了一点——支教有必要存在,并且应当及时回归真正的价值。滇西北支教团正是用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帮助女孩们一步步构建起心理防线,在某种意义上向大众诠释了支教的真正价值所在。

支教的意义,更多地不在于成就宏大的历史叙事,而是在于成全个体的真正需求。它不是某种情结突然作祟而扛起的名为“公益”的大旗,而是尽己所能地点亮一双双眼睛,哪怕是在某个不曾被启齿的层面——告诉她,你也有了解和被爱的权利。支教不是一定要大张旗鼓地改变什么,而是将一缕阳光照射进曾经未被看见的缝隙,在曾经被忽视的领域中献出一份帮助与呵护。

这样的帮助与呵护,也正是支教精神所倡导的核心所在。滇西北支教团做到了从女性本体出发,用尽可能温柔的方式,抚平山区女孩心中的皱褶,告诉她们“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并鼓励女孩们自尊自爱,从而达成一个温情流动的温暖闭环,为支教增添了更深层的人文底蕴和更高远的未来意义。

正如林清玄所说:“简单,而有丰沛的爱;平常,而有深刻的心。”我们所期待的支教,大概就是像滇西北支教团所展现的那样,于最细微处,彰显最厚重的人文关怀。支教本身的正面价值,本不应被否定,我们要做的,则是让支教褪去那些被异化的外衣,达到最终的归全反真;也让支教这段本不该复杂化的旅程,步步有迹可循,事事恰如其分。


文/李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