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千人百村实践团队
中国人民大学2022年毕业照
军训
我校军训一般在大二开学前的暑假于军训基地进行,特殊情况下也会在校内进行,时长一般在两周左右。如患有不宜军训的疾病或有其他特殊事由,可以提出请假、减训或免训申请。军训不仅是必修的课程、应尽的义务,也是大学生锻炼自我、磨炼意志品质的好机会,这段“痛并快乐着”的经历将成为大学生活难忘的回忆。军训前,同学们要多多关注院校老师给予的温馨提示,也可以向师兄师姐“取经”。
社会实践
秉承着“把青春写在中国大地上”的理念,我校鼓励同学们在学习之余深入基层、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目前,我校每年有数以千计的师生赴全国各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在众多社会实践项目中,“千人百村”社会调研是我校历史最悠久、累计参与人数最多的大型社会实践项目,人大青年在系统深入的田野调查和入户访谈的过程中,见证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历史巨变。“街巷中国”城市调查致力让同学们通过对城市街道“解剖麻雀”式的实践调研,更好地理解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点与难点。
除此之外,学校开展的一系列实践项目也受到了媒体和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同学们可以登录人大青年网和人大学生社会实践网查看实践体系的进一步介绍,也可以关注“人大社会实践”公众号获取实践活动最新动态,报名参与相关的个人或团队实践项目。
大小创
“大创”全称为“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是由教务处组织申报的项目,面向我校大一、大二、大三的本科生。申报过程中学生自行组队、寻找指导老师、提交申报材料。通过院内选拔得到推荐的队伍将根据国家级、市级和校级三种等级评定,立项公示后约有一年的时间进行项目的具体实施。
“小创”全称为“‘创新杯’中国人民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该竞赛由校团委组织,一般于每年春季学期开展,面向我校大二年级及以上各专业的在校中国籍专科生、本科生和全体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竞赛申报日前一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社会实践活动成果作品,分为个人和集体申报作品。近年来,“小创”在赛道多元化、学科专业性和赛事公平性等方面都有所提升。
实习
作为从校园生活到社会工作的过渡,实习对大学生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工作上的实践,同学们不仅可以提升专业技能、加深专业认识,还可以收获课堂之外的独特体验,为之后步入社会参加工作打下基础。
我校学生的课业负担在大三时相对减轻,此时同学们往往开始积极寻找实习,或利用寒暑假的时间提前准备,以更好地规划个人未来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大四的实习属于教学实践毕业要求之一,占部分学分,不同学院要求不同,同学们可以及时参考所在学院的培养方案,及时寻找适合自己的实习。
交换
我校与国外多所高校及我国港澳台地区高校均签署了合作协议,每年都提供大量的交换生名额,同学们可以根据自身喜好和实际需求提前申请。通常同学们选择交换的时间集中在大二、大三两个学年。交换项目可以使同学们感受到不同的文化氛围、体验不同的学习环境,受到了校内学生的广泛好评。
本科生若有计划出国读研,一般需要在大四学期初开始准备申请,因此有留学意向的同学们可以提前开始相关的规划,根据申请院校的要求准备好交换项目所需的各项成绩,如托福、雅思、GRE等。
毕业
在紧张激动中顺利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在校园各处和同窗摆成校徽的姿势合影、在晴空下参加欢笑与泪水同在的毕业典礼……毕业季的氛围悄然充斥着中关村59号大院。四年后的六月,新入学的大家也将迎来本科四年的最后一站,此时大家在离别的惆怅中,也饱含着对彼此未来美好的祝愿。
为了给本科四年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同学们可以多多关注培养方案,及时完成学业内容,并积极参与实践、创新项目。祝愿同学们在未来四年中始终充满好奇、保持热情,收获属于自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