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风作纸笔,与君颂此时

    期次:第503期    阅读:   

亲爱的22级新朋友,在这个崭新的起点,很开心可以将这叠满载真心的报纸,送到你的面前。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明德广场中央的鸽子振翅而过,汇贤路旁的银杏又妆成一树金黄。在这座城市最好的时节里,函匣开启,齿轮拨转,你来到我们身边。

高中三年无数挑灯的夜里,你或许对这方校园有过千万般想象:你会在一位位学术巨擘的课堂间穿梭,探寻真知与至理;你会遇见一位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晨读与夜歌中共话衷肠;你会由此出发,去往更加广阔的未来。你或许明白,这方校园等待你的不只有鲜花着锦:求学之路孤独且漫长,成长的阵痛苦涩而汹涌,想要开花结果,需要的不只是热情,更是十年如一日的汗水浇灌。不过,我们始终相信你,相信你会如陕北公学以来的一位位人大学子般,拥有足以克服万难的品质与决心。

今天,你来到这所校园,正值她八十五岁的年纪。人民大学自延河水畔、宝塔山前走来,历经抗日烽火、改革开放,又投身进如今的新时代。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所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深情寄语广大青年“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5月10日,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总书记全文引用毛泽东同志为陕北公学成立时的题词,并深刻指出:“今天,党和人民同样需要一大批这样的先锋分子。”我们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你同我们一样,共享人大人的荣光,亦将肩负起这人大人的、当代青年的使命。

这并非大而空的一句口号,每一位人大人都为这份使命发挥着自己的光芒:或仗剑独行上下求索,或携手前进共克艰险。你可以成为任何你想成为的主角,也可以与我们一道,以文字、以内容,履行自己的责任。创刊二十六载的《青年人大》以“影响有影响力的人”为宗旨,我们继承着百年前《新青年》杂志为社会发声之责任与使命,以青年之视角,观察、思考、记录、呈现。我们也站在新时代的潮头浪尖,与时代同频、与祖国共振,努力成为中国高校学生媒体的一面旗帜。继承人大人的优良品格,我们在时代中坚持青年的初心,在变革中探索青年的前路。

在媒体环境日新月异的当下,《青年人大》是传承人,也是革新者。我们从纸质媒体出发,对内容精益求精,反复打磨;又不断探索新兴的媒介形式,实现纸媒、新媒体、电子报、短视频等多渠道有效传播。在热烈的高歌里,我们也始终保留冷静的底色,触摸社会的潮汐与暗涌,与身边、远方的人们共同呼吸生长。严肃观点中的人文关怀是我们不渝的初心。《青年人大》有着无限的可能,这正是由一位位成员组成,也由未来的你书写。

初次见面,感谢你愿意拿起这份轻灵而厚重的报纸,听我们剖白最真挚的期待。在你今后的人大生活中,《青年人大》会一次次地与你相遇,共享欢笑与泪水;如果愿意,你可以成为青年人大的一员,继续记录一切令你感动的故事与风景。

青风有信,纸笔颂新。携着新鲜气息与活力,你来到我们身边。我们期盼着你能为我们带来更多想法、更多温暖,让《青年人大》在下一个二十六年也能保持年轻的样貌,在时代的机遇与挑战中坚守初心。当然,更可贵的期许是,你能在与《青年人大》的一次次交汇中,真正感受这片广袤土地的脉搏与心跳,真正明白所学为何、所求为何,坚定地确定自己于这时代洪流间的航向,而后一往直前。

纵使千言万语,也难道尽我们此刻的心意。新的故事即将开始序章,新的道路已然在你脚下,初次见面,愿今日这份的报纸,能化作我们可以给出的一切美好祝福,伴你乘风破浪。


文/本报编辑部